公益訴訟劍指餐飲“隱形收費”

附加收費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 律師:應為幾元收費“較真”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24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漫畫/劉晨陽

9月15日,一條“8個月嬰兒沒喝茶被收茶位費”的帖子沖上熱搜。據悉,廣東的黃女士等13人(含2名嬰兒)前往一家海鮮大排檔用餐,嬰兒在未使用碗筷、沒喝茶水的情況下被收了茶位費。黃女士當場要求店家退回茶位費,遭到拒絕。媒體曝光后,商家道歉并退回這筆費用。

事實上,餐飲行業這類附加收費項目較常見。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規范餐飲市場經營行為,分宜縣人民檢察院(下稱“分宜檢察院”)針對轄區餐飲行業違規收費問題開展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記者實地調查南昌一些餐飲店發現,餐飲行業附加收費情況較為普遍。省人大代表陳虹認為,應以透明化杜絕信息不對稱,以信用體系提高違規成本,通過制度設計實現對違規收費的長效治理。

檢察建議促成“隱形收費”整改

“以后要規范經營,明碼標價,切忌違規收取一些‘隱形費用’。”近日,分宜檢察院檢察官黃菁在對一家餐飲店進行回訪時提醒。

今年3月,分宜檢察院發布了關于餐飲行業市場經營行為的電子調查問卷,并抽查了12345投訴熱線收集的268條信息,了解到部分餐飲店存在違規收取餐具費、開瓶費、紙巾費等附加收費項目的情況,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隨即,檢察官前往轄區餐飲店、酒店抽查。檢察官發現,某酒店收取了餐飲服務費,但未在店內以顯著方式標注服務收費項目;在某土菜館,消費者被違規收取了5元餐具費。之后,檢察官還走訪了一些飯店以及餐飲公司,發現普遍存在違規收取附加費用的情況。為此,分宜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行動。

4月30日,分宜檢察院召開公開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律師、公益訴訟觀察員擔任聽證員,相關部門參會。會上,檢察官展示了調查證據,聽證員和相關部門均認可檢察機關查明的事實。會后,檢察機關向相關部門公開送達檢察建議書,建議對存在問題的餐飲店進行處理,強化日常監管,開展系統治理,并加大對餐飲經營者的法治宣傳教育力度。

6月19日,相關部門針對檢察建議落實情況進行了回復,明確表示對案涉餐飲單位違規收費行為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其限期整改到位。同時,開展普法宣傳,增強餐飲單位經營者法律意識,并在“分宜發布”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關于規范經營者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等行為的提醒告誡書》,引導全縣經營者及相關單位自覺遵守價格法律、法規及政策,嚴格執行明碼標價制度。

餐飲行業附加收費較普遍

在外用餐時,消費者時常會發現,賬單上包含附加收費項目,有的叫作餐位費、餐具費、紙巾費,有的名為茶水費、包廂費、開瓶費。

針對商家收取這類附加費用的問題,網友們議論紛紛。在某社交平臺上,一名來自安徽的網友稱,在外吃飯時店家僅提供收費餐具,并表示沒有免費餐具提供,“難道以后出門吃飯都得自備餐具?”對此,有網友評論:“這種收費很正常,塑膜的餐具都要收費。”也有網友認為:“商家應當同時提供收費餐具與免費餐具供客人自行選擇,且收費餐具可以帶走。”還有網友表示:“到店里吃飯,商家提供干凈衛生的餐具紙巾是其義務,不應當收費。”

近日,記者相繼走訪了南昌市新建區、紅谷灘區和經開區的多家餐飲店,發現消費小票上都有附加收費項目,店內卻未張貼相關收費提醒。其中,在某燒烤店,餐具2元一套,按人頭收費;在某土菜館,紙巾3元一盒。記者詢問該土菜館相關負責人為何紙巾還要收費,對方表示,若紙巾未使用,可退這筆費用。此外,記者在一家網紅餐飲店通過掃碼點餐發現,默認收取2元/人的茶水紙巾費。

在不少餐飲經營者眼中,收取這些附加費用是約定俗成的,也是行業“潛規則”之一。部分消費者認為,這是商家巧立名目、強加消費的手段。

黃菁告訴記者,《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明確,經營者應當明示其提供食品和服務的價格,不得收取包廂費、開瓶費、餐具消毒費等不合理費用。

關于這類附加費用,有些地方出臺了明確的禁收規定。2024年7月,贛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餐飲行業收費行為提醒告誡書》中提到,不得收取任何未標明的費用,不得收取包廂費、開瓶費等不合理費用。餐具消毒費等其他經營費用計入成本,不得收取或以茶位費、綜合服務費等其他形式變相收取餐具消毒費。

律師:應為幾元收費“較真”

上海漢盛(南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涂小康指出,“行業慣例”雖為長期形成的規則,但是合法性仍需商榷,應當在法律框架內確立。商家若以“行業慣例”為擋箭牌,強制消費者接受附加收費,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

在涂小康看來,餐飲行業作為服務行業,提供干凈衛生的碗筷、紙巾、熱水等屬于基本義務,相關成本應包含在菜品定價中。唯有針對消費者的特殊需求,如風味茶水、獨立包裝紙巾、高端餐具等,在明確告知消費者的前提下收費,才情有可原。若消費者在不知情時被收取餐位費、茶水費、紙巾費等,可拒絕支付或要求退還未使用服務的費用。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消費者因為“放不下面子”“怕麻煩”,給了商家違規收費的機會。涂小康表示,消費者應為幾元收費“較真”,只有消費者敢維權、善取證,才能讓商家認識到“違規收費得不償失”,也才能對行業規范重新進行校準。

陳虹認為,收取餐位費、茶水費等屬于強制消費,侵犯消費者知情權與選擇權,原則上不應收取。若商家提供了此類服務,須提前明確告知、明碼標價,且允許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使用,否則構成違規。

記者發現,近年來,盡管相關部門開展了整治行動,媒體也刊發了不少相關報道,但餐飲行業違規收取附加費用的治理成果難以長期維持。

“應以透明化杜絕信息不對稱,以信用體系提高違規成本,通過制度設計實現長效治理。”陳虹表示,需強化“常態化監管+市場化約束”機制,在執法層面,建立商戶收費透明化強制備案及動態抽查機制,對違規行為實施高額處罰并公開曝光,形成持續威懾;在機制層面,推進消費爭議“先行賠付”與信用評價聯動,將違規收費行為納入企業信用記錄,通過市場選擇倒逼規范經營。

(文/記者江國穩)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