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硬要求變為硬舉措 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日期: 2025年09月23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從嚴監督執紀要進一步到位”③
將硬要求變為硬舉措 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將黨風黨紀硬要求變為硬舉措、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向全黨釋放一嚴到底、寸步不讓的信號,形成震懾效應。這深刻揭示了制度制定和制度執行之間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用好從嚴監督執紀這個黨的自我革命的利器,切實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
硬要求和鐵規矩,指向的是制度剛性約束,既標注出什么能為、什么不能為,也意味著沒有任何打折變通的空間。“規矩是起約束作用的,所以要緊一點。”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嚴的要求貫穿到每一部黨內法規的制定完善之中,立下鐵規矩、劃出硬杠杠。制定中央八項規定,不加“試行”兩字,用“一律”替換“一般”,表明態度的堅決、規定的剛性;三次修訂紀律處分條例,進一步完善紀律標尺,強化制度約束。與此同時,深刻闡明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沒有“鐵帽子王”,明確宣示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硬要求嚴起來、鐵規矩立起來,真正實現有紀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讓廣大黨員干部時刻感到利劍高懸、震懾常在。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沒有制度不行,光有制度不夠。倘若只有硬要求、缺乏硬舉措,硬要求就會淪為“軟約束”,變成“紙老虎”;只有鐵規矩、沒有長出鐵牙齒,鐵規矩就無法形成對黨員干部的強大約束力和震懾力。將硬要求變為硬舉措、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說到底,就是要讓原則性約束轉化為可操作可執行的具體行動,讓違規越矩的行為被發現、受懲戒。真正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防止制度成為“稻草人”,防止“破窗效應”。
我們黨從嚴立規,繼之以從嚴執行、從嚴監督執紀。宣示“中央八項規定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就堅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突破、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截至2025年8月,已連續143個月公布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月報數據。錨定讓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就嚴格紀律執行,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糾正,對違紀違法問題堅決查處。硬要求在前,劃清紅線;硬舉措在后,重拳出擊。鐵規矩、硬杠杠的剛性約束作用充分彰顯,讓違反硬要求、觸碰鐵規矩者感到切身之痛。面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反復性,面對反腐敗斗爭“兩個仍然”的形勢任務,必須以實打實的行動、硬碰硬的執行,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
找到問題、靶向整治,拿出辦法、雷厲風行。一具體就深入,一深入就見效。比如,針對“舌尖上的浪費”,不少地方開展“公務餐”改革,由“公函吃桌餐”變為“自行掃碼用餐”,有效防止違規接待、超標支出;又如,遏制“車輪上的腐敗”,一些地方打造數據監督模型,將公務用車納入平臺統一管理,動態捕捉偏離路線、異常滯留等行為,防止車輪子跑偏,等等。當硬要求、鐵規矩細化為一系列可操作、可執行的具體舉措,怎么抓、怎么管的問題得到有效回答,黨風黨紀“緊箍咒”自然能時時生威、處處有效。
動真碰硬、剛性執行,不講情面、不留死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我們動真格抓,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用好從嚴監督執紀利器,就需要在“真”字上做文章,動真格、敢碰硬,不以權勢大而破規,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不以違者眾而放任。以“眼里揉不進沙子”的較真態度,對隱形變異苗頭保持高度警惕,對踩紅線、越底線、闖雷區的違規違紀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留“暗門”、不開“天窗”。持續釋放全面從嚴治黨越來越嚴、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使黨員干部重視、警醒、知止。
將硬要求變為硬舉措、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就如同現代管理學上“熱爐法則”: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會灼傷人;不管是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新征程上,秉持“永遠在路上”的執著,保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真正把嚴的氛圍營造起來、把正的風氣樹立起來,黨的自我革命在從嚴中推進、在從緊中深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鵑)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