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閩聯動共護古關隘
鉛山縣人民檢察院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修繕除隱患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23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查看古關隘情況(圖/受訪單位提供)
古關隘作為武夷山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自然遺產價值。為此,鉛山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鉛山縣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作用,通過開展磋商、制發檢察建議等監督方式,督促相關單位依法履職,修繕保護古關隘。目前,鉛山縣境內的三處古關隘已被認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發現古關隘受損風險
武夷山國家公園地跨江西、福建兩省,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武夷山的八座古關隘是古代軍事防御、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中位于鉛山縣的溫林關、云際關、馬鈴關,均為明清時期贛閩交通要道與軍事防御設施,是“萬里茶道”文化線路的重要遺存,現存關墻、驛道、碑刻等遺跡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考古價值。上述三處古關隘地處兩省交界,因日常維護不夠到位,導致關隘標識缺失、墻體破損等情形,甚至存在坍塌風險。
今年3月,鉛山縣檢察院在開展“守護文化瑰寶”公益訴訟江西行活動中發現該案線索后,立案調查。該院通過無人機航拍測繪和實地勘查,查明溫林關、云際關、馬鈴關均存在不同程度損毀問題。鉛山縣檢察院邀請文物保護專家就古關隘受損程度進行咨詢論證,專家評估認為,若一年內未啟動加固、修復工程,三處古關隘將不可逆地失去文物本體價值。
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修繕
3月19日,鉛山縣檢察院邀請文物保護專家、特邀檢察官助理等參加聽證,明確保護古關隘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厘清相關單位工作職責。3月20日,鉛山縣檢察院向相關單位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對古關隘保護情況開展全面排查和專項治理,排除溫林關、云際關、馬鈴關等古關隘損毀風險隱患。3月25日,鉛山縣檢察院與相關單位開展磋商,督促其履行古關隘日常管護責任。
相關單位收到檢察建議后,啟動保護修繕工作,但因三處古關隘屬于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專項修繕資金保障不足,且不具備古建筑修繕專業人才,致使修繕工作難以開展。
府檢聯動解決修繕難題
為切實解決古關隘修繕難題,鉛山縣檢察院牽頭召開圓桌會議,邀請文物保護專家出具古關隘修繕和日常管護指導意見,相關單位聘請有資質的古建筑修繕團隊對三處古關隘開展修繕工作,相關單位根據“古關隘日常管護指導”開展管護工作。
為解決修繕資金問題,鉛山縣檢察院依托府檢聯動機制,聯合相關單位向縣政府專題匯報古關隘保護工作,爭取專項修繕資金40萬余元。同時,鉛山縣檢察院在古關隘設立“公益訴訟文物保護示范點”展示修繕保護成效,增強社會公眾文物保護意識。
今年5月,鉛山縣檢察院邀請人民監督員、“益心為公”志愿者實地走訪,跟進整改情況。相關單位已清除云際關、馬鈴關周邊影響文物安全的植被,加固溫林關石條,三處古關隘均已設立文物保護標識,建立文物保護檔案。相關單位啟動申請文物認定程序,推動將三處古關隘逐級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立長效保護機制。同時,結合國家“萬里茶道”申遺計劃,三處古關隘已納入“萬里茶道”江西段申遺內容。
此外,鉛山縣檢察院還依托跨省協作機制,與福建省相關檢察機關簽署“贛閩古關隘聯合保護協議”,明確兩省相關檢察機關共享古關隘航拍數據、修繕方案,協同推進跨省文化遺產保護。
(記者劉宇琦)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