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拆遷分房”騙12萬余元

全南縣一男子因犯詐騙罪獲刑4年2個月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22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漫畫/劉晨陽

欠的債還不上,他虛構老家拆遷,自稱以房抵押;為騙取信任,他網購假證,還撬鎖換芯“造”出空房;利欲熏心,他將錯就錯,出售假房產獲利12萬余元。8月22日,全南縣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房屋買賣合同詐騙案,被告人王天坤(化名)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2個月,并處罰金4萬元,同時被責令退賠被害人林燦(化名)124406元。9月5日,該判決已生效。

從“拆遷抵債”到“連環騙”

王天坤與林燦的糾葛始于一起債務,2021年左右,王天坤在與林燦聊天時,主動提及自己老家即將面臨拆遷,承諾若順利分得房屋,愿用其中一套折抵此前拖欠林燦的債務,這也為后續詐騙林燦錢財埋下伏筆。

2024年,王天坤再次向林燦借錢,因前期債務未清償,而王天坤承諾的以房抵債又未兌現,于是林燦嚴詞拒絕。

為達成借錢目的,王天坤將謊言升級,稱自家已完成了拆遷,且已分到3套房屋。為獲得林燦信任,甚至還主動邀約林燦到全南縣某小區看房。王天坤提前到某小區尋找無人居住的空房,經過一番布置營造出“房屋歸自己所有”的假象。

在和王天坤一起看房后,林燦果然放松了警惕,于是與王天坤簽訂了價款為45.8萬元的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待房屋過戶后,用房價抵扣此前債務。此后,林燦按約定陸續向王天坤支付了約10萬元購房款。

當林燦向王天坤索要不動產權證書時,王天坤通過非法渠道購買假不動產權證書,再次騙取了林燦的信任。看著林燦逐漸對自己深信不疑,嘗到不勞而獲甜頭的王天坤開始變本加厲,向林燦謊稱該小區另一套房屋也可低價出售,并游說林燦推薦其親屬購買,最終,林燦又替親屬向王天坤支付了部分房款定金。

假證露餡獲刑4年2個月

2024年7月,當林燦興高采烈地拿著王天坤提供的兩本“不動產權證書”前往不動產登記中心查詢時,工作人員卻告知該不動產權證書系偽造。難以置信的林燦又到全南縣電力公司查詢上述兩處房產電表信息,發現該房產戶名并非王天坤。意識到被騙的林燦,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經警方調查核實,王天坤此前帶林燦查看的兩套房屋,均不屬于王天坤名下財產,其所謂“拆遷分房”的說法也純屬虛構。2025年2月,警方將王天坤抓獲歸案。經核實,2024年3月至7月期間,王天坤累計詐騙林燦124406元。

經公訴機關提起公訴,全南縣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王天坤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房屋產權、偽造不動產權證書等方式,隱瞞自身并非房屋所有人的真相,與被害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騙取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在審理過程中,法院查明,王天坤歸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且在公訴機關自愿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依法可從寬處理。但王天坤曾因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刑罰執行完畢后五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屬累犯,依法應當從重處罰。綜合考量全案事實、情節及王天坤的認罪悔罪態度,法院最終作出上述判決。

“近年來以‘拆遷房’‘熟人房’‘親情價房’為誘餌的房屋買賣詐騙案件頻發。”案件承辦法官提醒,廣大購房者在交易前,務必核實不動產權證原件及不動產登記信息,確認房屋產權歸屬及有無權利限制,切勿輕信口頭承諾或單一“看房”環節。

(何瑾 記者江國穩)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